她們2點就起床,化妝用掉3個小時,再坐一個小時車到攝影基地。
”在接受雜誌采訪時,賽勒斯進一步解釋道:“我並不根據人們所說的那樣去定義一個女孩或一個男孩,我想我必須這樣去理解:成為一個女孩不是我所厭煩的,我隻是被放進了那樣一個盒子裏而已。女演員蒂爾達·斯溫頓(,1960—)也抗拒將一個人定義為非女即男,她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說道:“我不是很清楚我是否真的可以說我曾是個女孩—很長時間以來我在某種程度上是個男孩。
我不清楚,誰又清楚呢?這是會變化的。”澳大利亞女演員兼模特魯比·洛斯(,1986—)有過類似的說法:“我的性別是相當具有流動性的,我感覺我每天都以一種較為中立的性別醒來。”圖為1971年英國音樂家大衛·鮑伊()與妻子安吉()和三周大的兒子措韋()。
“老虎樂隊”()和“男人樂隊”()的成員·薩姆森(,1978—)說自己是“後性別者”(-),還發表了女性或是男性的性別二元論已經過時的論調。不僅是年輕人在明確表達自己的性別會流動:例如,喜劇演員埃迪·伊紮德(,1962—)說自己是“一個完全的男孩外加半個女孩”,藝術家格雷森·佩裏(,1960—)時常展現他人格中作為第二自我的“克萊爾”的一麵,音樂家皮特·湯申德(,1945—)曾說,“我了解作為一個女人感覺如何,因為我就是個女人。
我不願隻是被劃分成一個男人。
”在英國、澳大利亞和美國之外,名人們也在明確表達非二元論的性別認同,包括巴西模特(1981—)和加拿大作家雷·斯龐(,1982—)。這個想法聽起來固然美好,可是這對於湯加麗一個十幾線的小明星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。
不得不說這個女孩非常的幸運,2013年5月,便有兩個愛情微電影的導演主動找上了門。他們不僅誠邀湯加麗出演自己的微電影女主角,還希望她能做本部電影的製片人,參與整體的設計。
這還是湯加麗第一次飾演年輕少女的純情角色,已經三十多歲的她不禁有些忐忑不安。然而,歲月總是不敗美人的,鏡頭前的湯加麗從內而外都散發出一種少女的氣息,這場微電影自然也以成功而落幕。
(作者:淄博外圍)